青春“处方”暖民心:首医学子赴陕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陕西商洛、渭南两市,开展为期8天的“健康服务+基地建设+红色铸魂"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这支由12家临床医学院青年医生、博士研究生及在校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在秦东大地书写了“医心为民”的青春答卷,在服务基层中淬炼医学担当,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义诊实践团出征合照
深化校地合作 助力基层医疗“强筋健骨”
7月16日,“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医科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授牌暨健康服务活动在渭南市举行。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吉训明院士,渭南市委书记樊维斌,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晓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振鑫等出席。活动现场,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莉鑫给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
“我们将充分发挥23家附属医院的专科优势,联合政府部门推出培训项目,帮助基层医生及时更新医疗技术、提升诊断水平。”吉训明表示,“希望通过校地合作,推动医学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引导首医青年到祖国各地服务百姓。”
吉训明讲话
张莉鑫授牌
吉训明以“中国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程进展”为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当地医务工作者开展学术讲座。他深入剖析防控体系、诊疗资源分布进展,解读“百万减残工程”目标、进展、挑战及任务,并结合地域实际,提出卒中中心建设、急救地图建设等建议。与会者认为,讲座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价值,既展现我国卒中防治进展,更凸显多学科协作与政策在重大疾病防控中的核心作用,坚定了实现“发病率下降、救治率提升、致残率降低”目标的信心
王硕、任伟琦发言
如何将优质医疗资源转化为基层服务动能,是社会实践团成员聚焦的核心内容。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危重症中心主治医师王硕表示,将积极应用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高效的“筛诊治管”一体化心脏外科疾病管理平台的诊疗模式,持续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惠及更多患者。
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4级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任伟琦则表示,“我们把基层医疗的‘痛点’转化为学术研究的‘重点’,把群众的‘需求清单’变为今后攻坚的‘学习清单’。
“家门口”的健康服务暖民心
实践团成员涵盖消化内科、骨科、心血管、神经内科、中医科、皮肤科、精神卫生等10余个重点学科,8天时间里,团队跨越商洛、渭南两市三县,开展9场健康义诊,累计服务患者超2000人次。
吉训明、张莉鑫调研健康义诊情况
健康义诊现场
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宣武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夏经钢仅用1小时,就高效完成了14例心血管病患者的诊疗工作。“他们不仅态度和蔼,更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我充分了解病情,对后续治疗方案也心里有数了。”一位患者感动地说。
商洛、渭南两地的义诊现场,前来问诊的群众络绎不绝,排起长队。带着母亲前来咨询老年保健的王先生赞叹道:“家门口就能享受有优质医疗资源,这实事办得真是太贴心了!”
夏经纲为患者解答健康问题
实践团创新性地引入“专科协作”模式,两地医生紧密合作,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专科领域,积极开展联合诊疗,切实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健康新需求。“这种模式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队’级别的优质医疗服务。”当地卫健委负责人表示。
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博士张成帅深有感触:“每次问诊后看到患者舒展的眉头,每次与当地医生交流临床经验,听到同行真诚的反馈,都让我感受到医学精神的传承。”
社会实践团成员开展健康服务
多学科传帮带 培育“带不走的医疗队”
实践团深入商洛、渭南多家医院,通过“科室座谈+教学查房+科研探讨”等形式,与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学科交流环节,双方深度互动,既拓宽了临床视野,也获得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富平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刘阿菊表示:“与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的交流,让我们了解更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规范化理念,为科室发展注入新思路。”
跨区域专科协作模式碰撞出思维火花,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专业博士秦湘琴在丹凤县中医医院交流时表示:“此次基层调研让我们直观掌握了县域精神科发展现状。未来团队将重点在病房建设、药物储备及规范化管理等方面,为基层提供切实可行的青年方案。”
“推广膝关节骨关节炎阶梯化治疗等适宜技术,能让患者就近获得规范诊疗。”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张睿说道。
社会实践中,青年医生们不仅收获了专业成长,更深刻体悟到医者的责任担当。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青年医生王洁玮动情地说:“患者的每句感谢都是我们坚守的动力。这份认可既温暖了当下,也激励我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正是这种双向奔赴,让首医青年医生与青年学子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实践的意义。
社会实践团成员参与科室交流
红色教育淬炼精神
实践团走进秦岭博物馆,了解当地生态价值和人文资源;探访汉字故里,探寻文字起源与发展脉络;驻足关中革命纪念馆,接受精神洗礼。
实践团参观秦岭博物馆
“革命先辈们用生命诠释的信仰力量,激励着我们练就过硬本领,真正把医学论文写在基层大地上。”团队本科生陈彦芃在参观革命纪念馆后深有感触。
随团思政课教师表示,“这次实践突破了传统思政课堂的局限,同学们用双脚丈量民情,用专业守护健康,切身领悟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深刻内涵。”
实践团参观关中革命纪念馆
这堂红色教育与专业实践、第一二课堂深度融合的“大思政课”,让医学青年深刻体悟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使命担当,让青春理想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首医力量”。
撰稿:吴雅霖、蓝翠柳
编辑:范佳丽
摄影:陈彦芃、于书帆、倪瑞文
排版:陈晨
审核:周玲微